1. 专业的选择:
如果能明确知道未来就业打算(择校会非常值),只要是计算机大类的专业(除开交叉学院下),都可以选择,就业上影响不大,甚至考公影响也是比较小。 结论就是,对大多数人来说,以上岸为主,哪个分低上哪个。 补充点专业问题:交叉专业仅在互联网就业上比传统专业差,体制/泛体制看的是专业代码,很多人不喜欢写代码(进互联网纯属受罪),这种情况下,选择交叉等于血赚。
2. 地域上的选择:
考研基本可以看作小型高考(学校大部分生源还是本省人或周围人),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,可以选择高考竞争比较小的省份。
3. 对于热度这件事:
热度不完全等于分数,大池子专业分数分两部分,一部分是热度,第二部分是考生质量,如果某个学校有些点是普通人一看就难以接受的,往往引流了效果也一般(去年观察wd引流感想)。
4. 对于初复试比例/有无机考这件事:
很多本科比较混的人怕这件事,其实只要难度不是很超标,都可以选择,而且正是因为部分学校符合这样的条件,难度会出奇的高,更要关注的是是否歧视(自己补不回来那种)。
5. 旱区/水区这件事:
(北京、湖北)比普通地区(江苏)低5分,大水区(广东)比普通地区高10分,水区(浙江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……)比普通地区高5分 全都是11408 北理/华科/华东师范/东北大学/东南/南开/哈工大/中科大/浙大/华工 123/121/122(数学和专业课低一些)/130/128/132(数学和专业课明显低的况)/130/131/136/138
6. 招生人数的选择:
大池子(招人多)?小池子(招人少)? 分开讨论: 顶级学校顶级专业小池子(有风险,有秒杀一切的风险),因为专业真的强,真有高手(本校or外校)盯着,去报人数最少的专业。 正常学校的小池子:值得,因为分数再高基本不会超过正常大池子,本校人比你还怕小池子。
7. 博弈常见想法:
新专业(类似于低空经济)除非被恶意引流,要不然基本轻松上岸;一些学校名字听起来和计算机无关(地矿林油),但每年都有一两个被引流;大小年,大部分学校符合,如果某学校不符合规律,基本会被挂到耻辱柱上(由此可见基本都符合);机构动向;关注新增老师数量,看看临时扩招的可能;了解学校特点,比如一些招生骚操作;关注改考学校本校操作(主要看是否引导本校生考本校,或者中间加实习等行为);
8. 当自己所有能做的都做完之后:
上岸就交给自己的努力和命了,这里必须补一句初中作文必背名句: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选择热爱生活。对于考研来说,那考研就是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那就是认清考研残酷的淘汰率之后仍然选择坚持到最后。

Comments NOTHING